推测解码(Speculative decoding)
¶什么是推测解码?
推测解码(Speculative Decoding)是一种用于加速大型语言模型(LLM)推理的创新技术。它通过使用一个较小的"草稿模型"来预测下一个 token,然后用更大的"目标模型"来验证这些预测,从而显著减少推理时间。
¶技术原理
¶基本思想
推测解码的核心思想是:
- 使用一个小而快的草稿模型(draft model)来生成多个候选 token
- 使用大而准确的目标模型(target model)来并行验证这些候选 token
- 接受所有被验证正确的 token,拒绝第一个错误的 token 并重新采样
¶实现细节
¶详细工作流程
推测解码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:
- 初始预测:目标模型(LLM)预测第一个 token
- 草稿生成:草稿模型基于当前上下文生成多个候选 token(通常 3-5 个)
- 并行验证:目标模型并行验证所有草稿模型生成的候选 token
- 比较接受:逐个比较目标模型和草稿模型的输出:
- 如果相同:接受该 token,继续比较下一个
- 如果不同:停止接受,进入下一轮预测
- 下一轮循环:从未被接受的 token 位置开始新的预测循环
¶伪代码示例
1 | def speculative_decoding(prompt, draft_model, target_model, max_tokens, k=5): |
¶模型选择
- 草稿模型:通常选择参数量较小、推理速度快的模型
- 目标模型:需要高精度的大模型,负责最终的质量保证
¶并行验证
推测解码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并行验证多个候选 token。
¶性能优势
¶加速比
推测解码通常能达到 2-3 倍 的加速比,具体取决于:
- 草稿模型的质量:草稿模型越准确,接受率越高
- 候选长度:合适的候选序列长度平衡了并行性和准确性
- 模型大小差异:目标模型和草稿模型的参数量比例
考虑到推测解码代码逻辑独立于模型前向,引入额外开销使得整体加速效果只有 0.3-0.5 倍
¶硬件要求
推测解码对硬件的要求相对灵活:
- GPU 内存:需要同时加载两个模型,需要显存更大
- 计算资源:草稿模型的计算开销较小,但并行 verify 计算开销倍增
- 通信开销:模型间需要高效的数据传输
¶挑战与限制
¶技术挑战
- 模型一致性:草稿模型和目标模型需要保持输出分布的一致性
- 候选长度选择:过长的候选序列可能降低接受率
- 错误传播:错误的预测会影响后续生成质量
¶适用场景
推测解码最适合:
- 批量推理任务
- 对延迟敏感的应用
- 资源受限的环境
不太适合:
- 需要极高准确性的关键任务
- 非常短的文本生成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JMY Space!